时间:2025-08-11作者:admin浏览: 次
政协昆明市呈贡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董建民在建议中提出:“希望呈贡区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确锁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赛道,重点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心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跑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度。”
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呈贡区花卉、大健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发展,动能强劲,前景广阔。
当走进云南白药,我们发现,在这片沃土上,一家百年药企正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中医药产业链,书写百年白药的“数智新生”。
走进云南白药牙膏智慧工厂,九大智能系统协同运转的生产线支牙膏高速下线标准的生产线,正是新质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模式的缩影——通过75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实现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管控。
“嘀”通过商品扫码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下能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云南白药基于“一物一码”的端到端营销平台建设,能有效管控渠道行为,提高营销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融合权威多模态数据构建的中医药行业雷公大模型接入云南白药中医馆、中药资源产业平台等生态平台后,大模型能基于用户体质数据生成画像,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增强大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意识;通过中医诊疗数据与中药研发数据联动,实现诊疗方案与药物研发的协同优化,推动新产品开发,提升药材利用率,更好挖掘中药材效能;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种植、生产、流通环节数据贯通,建立产业链协同,促进上下游协作。
一味中药材,能怎样延长产业链?云南白药倾力打造“数智云药”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平台给出了答案。
“数智云药”平台向种子种苗公司、种植户、加工企业、贸易商、采购商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开放,打通药材从育种到种植、初加工、精加工、制药、分销体系及医院的全产业链。在种植端,通过优种优育、GAP标准化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在加工端,用工业化思维解决传统农业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及竞争力;在应用端,拓宽了精加工、制药企业采购优质中药材的渠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市场端,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质量,扩大交易规模。
今年6月,“数智云药”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云南中药材产业数字化交易纪录,更标志着云药产业在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
从一味中药的种植、加工、应用、市场全产业链发力,到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云南白药作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链主”企业,以新质生产力催化出的“延链、补链、强链”作用还不止于此。
在科研端,国家1.1类中药新药全三七片致力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新药附杞固本膏将治疗中老年人由于肾阳虚证引起的夜尿频多等症状,提升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化药1类放射性诊断药物INR101注射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适用于前列腺癌患者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病灶的PET成像……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背后,是云南白药集团中央研究院打造的涵盖中药学、核医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复合型团队,形成的“药物设计-产品研发-临床转化”的全链条研发体系,也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坐落于呈贡大学城畔的云南白药集团,直线距离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等驻呈高校不到2公里,自然也成为产学研融合的沃土。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药物研发协同创新平台”,与昆明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校企深度合作,全力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紧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历经123年发展,云南白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的跨越式升级。从“伤科圣药”到大健康,从药品到消费品,已发展形成中药资源、药品、健康品、医药商业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器械、滋补、美肤等新兴业务板块。新质生产力推动着中医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以产品创新回应着现代生活需求。
在呈贡这片热土,新质生产力催生下不止有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有百年老树发新芽的生生不息。正如云南白药集团,正持续深挖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内生潜力,为民族品牌及传统中医药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让百年品牌历久弥新,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在数字时代不断绽放新的生机。